【概述】
三星地區農會的前身創立於大正9年(1920),日治時期隸屬台北州叭哩沙信用合作社,後改名「三星信用組合」,民國35年(1946)成立「三星鄉農會」,民國64年(1975)與「大同鄉農會」合併,改稱「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」迄今。

三星鄉及大同鄉位於蘭陽溪中上游,不但土壤肥沃,水質純淨無汙染,除了水稻為主要作物外,其他如三星青蔥、三星白蒜、上將茶、三星上將梨、柑橘、黑柿蕃茄、文旦柚、大同玉蘭茶、四季南山高冷蔬菜,及銀柳、花卉等,都能有不凡的栽種成果,在農會成立產銷班極力推廣下,已經在國內市場上建立高品質的口碑。

民國85年(1996)起,三星地區農會結合地方資源共同策劃,要把三星的特產推向全國,於是試以「蔥蒜節」之名舉辦活動,打響了三星蔥蒜之鄉的美名。之後每年12月底至翌年元月的青蔥文化節與銀柳花藝節、5月的茶香節、7月的上將梨文化節等的活動舉辦,結合三星鄉部分休閒農業、青蔥文化館、綜合運動場與農會農藥肥料中心前路段等,在軟體農務體驗、硬體空間、農業社群等資源裡,舉辦具有特色農產的生產面與行銷面推廣。

【參考資料】
1.三星地區農會,《http://www.sunshin.org.tw/p1.php》,2020-07-29。
2.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工作室,《宜蘭縣文化景觀普查計畫第一期成果報告》,2008,頁367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0 年 7 月 29 日

作者

留言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