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簡歷】
張月娥(1927年-2022年3月22日),出生於新北瑞芳,長年居住宜蘭礁溪,畢業於蘭陽女中,曾任礁溪國小級任音樂教員14年、礁溪國中音樂老師20年。於民國57年(1968)籌組礁溪國中國樂團,民國81年(1992)應宜蘭縣政府聘為「蘭陽戲劇團」老師,民國85年(1996)榮獲宜蘭縣最高榮譽「噶瑪蘭獎」,民國106年(2017)獲得宜蘭文化獎,被廣大的國樂同好者譽稱為宜蘭縣「國樂之母」。總統府為感念她一生對音樂、歌仔戲文化保存的貢獻,頒發褒揚令。

張女娥在長達34年的教學生涯中,竭盡心力,篳路藍縷,讓音樂教育在礁溪鄉扎根並發揚光大。任教於礁溪國中期間,成立國樂團,在沒有經費、沒有師資、沒有場地的情況下,本著教育愛、犧牲奉獻之精神,從無到有的培育出無數本地之音樂專才,如吳榮燦、吳錫傳、藍素婧、張玉樹、傅永和、黃春興、黃正銘、黃郁文、朱文瑋、李建興等傑出人才,在台灣社會各界發揮廣大的影響力。

此外,鑑於台灣社會的迅速變遷,台灣的傳統民族技藝快速消失以及老藝人逐漸凋零,張女娥民國70年代(約1980年代)發起搶救台灣傳統民間技藝的活動,民國75年(1986)與歌仔戲老藝人一起於台北青年公園民間劇場演出「本地歌仔戲」,之後繼續從事宜蘭鄉土音樂歌仔戲曲的保存和推廣工作;且因宜蘭是「台灣歌仔戲」的原鄉,張月娥毅然投入歌仔戲「采風」之活動,將「本地歌仔」之曲調20多種採集完成並翻譯成樂譜,舉辦「歌仔戲研習會」,其《本地歌仔戲音樂之調查與報告》,是記述本土音樂的經典之作,翔實記錄了本地歌仔戲的歷史、老藝人的資料、歌仔戲戲曲的各種唱腔和樂器,對傳統戲曲的保存和推廣,貢獻卓越。憑著一股對音樂的執著、興趣和決心,張月娥為蘭陽平原開啟一個音樂的新世代,實可稱為宜蘭音樂文化教育的典範。

【參考資料】
1.李心儀、陳世一,《礁溪鄉誌增修版》,礁溪鄉公所,2010,頁423-424。
2.張議晨,〈宜蘭「國樂之母」張月娥逝世 享嵩壽93歲〉,《自由時報》,2020-03-23。
3.張議晨,〈宜蘭「國樂之母」張月娥辭世 獲總統褒揚令〉,《自由時報》,2020-04-27。
4.戴永華,〈「宜蘭國樂之母」 張月娥的音樂人生新書發表展覽開幕〉,《聯合新聞網》,2022-12-18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3 年 1 月 24 日

作者

留言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